1.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食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全球的焦点之一。
从有关部门不定期对食品质量抽查的情况看,当前,我国常见的食品质量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卫生指标超标,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群等严重超出国家强制性标准,个别的甚至超过国家标准许多倍;二是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已经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剂,例如苯甲酸、山梨酸含量超标,违规用已经禁用的人工合成色素瘦肉精、三聚氰胺、吊白块等;三是食品包装、标签等不规范,虚假标签、以次充好等人为造假、现象较多 食品不安全的因素产生于人类食物链的每个环节,即从原料生产、加工、贮运、销售直到消费的整个过程,其中既有因农业、工业发展带来的各种污染,也有因精神文明素质不高而弄虚作假或对食品安全性了解不够等人为因素。目前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诸多方面: (1)、生物危害源 生物性污染导致的疾病包括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及其代谢毒素对健康的潜在威胁。
食源性疾病是当前影响中国食品安全、危害公众健康的最主要因素, 以细菌、病毒引起的为主。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性污染、病毒和真菌及其毒素的污染。
目前, 中国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5%以上。
因此, 在中国, 微生物污染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罪魁祸首。细菌对食品的污染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对食品原料的污染: 食品原料品种多、来源广, 细菌污染的程度因不同的品种和来源而异; 二是对食品加工过程的污染; 三是在食品贮存、运输、销售中对食品造成的污染 (2)、环境对农副产品的污染 化工厂排放的化学物质、煤烟粉尘、酸雨中的化学物质等都是大气污染源;水体污染也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日益严重, 使渔业和农产品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3)、化肥农药的残留 过量施用氮肥使大量的硝酸盐积蓄在作物体内, 对作物本身无害, 但对人畜有害。例如利用焦化厂废气生产的氨水, 酚的含量高, 造成土壤的酚污染, 使农产品的品质下降, 食品有异味;磷矿石中除含磷外, 还含有砷、镉、铬、氟、汞、铅等, 长期使用也会造成污染。
农药的过量和超范围使用, 使食品中农药残留量增大, 危害更严重 (4)、抗生素与合成激素的滥用 动物性食物中的化学物质主要来自饲料添加剂。抗生素是畜禽养殖中常用的饲料添加剂, 应用量过大或使用不当, 都可通过食用肉、蛋、奶途径将抗生素转移到人类身上。
近年来为刺激植物和畜禽生长而应用的激素类 (5)、食品加工环节 违规使用添加剂,食品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 一些从事食品生产销售的企业或个人,由于安全卫生意识、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为降低生产成本、牟取暴利,在生产制作、加工处理的环节中违规地使用防腐剂、色素、添加剂等,为食品的安全性埋下隐患。如用“吊白块”冒充面粉增白剂,以工业石蜡代替食用油的蚌埠瓜子,添加敌敌畏的金华火腿,添加工业染料和吊白块的腐竹等,数不胜数[6]。
使用劣质原料,食品缺乏营养 某些企业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为降低成本,用便宜原料生产出几乎没有营养的产品,致使消费者深受其害,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便是一个重要例证。劣质奶粉中的主要原料包括淡奶粉、蔗糖、麦芽糊精、精炼植物油以及钙、锌、铁等微量元素。
这些原料中,用鲜牛奶制成的淡奶粉价格最贵。有的生产者放弃淡奶粉作为原料或使用少量作为补充,取而代之的是添加营养价值相差很多的淀粉。
这样的产品虽然不含有毒成分,但它已经使众多婴儿毙命。专家预测,劣质奶粉只是冰山一角,食品柜台或许充斥着很多的“空壳食品”。
2.食品安全问题有那些?
我们急需注意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哪些 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对吃的方面都有自己不同的喜好,比如有人爱吃生鱼片或者半熟的牛排一样。
但是你知道吗,有些东西不是你想吃就可以吃的,否则会产生很多问题,严重的话还会导致食物中毒。那么究竟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我们急需注意的食品安全问题。
吃生肉和生鱼虾太危险 吃生肉、生鱼或半生不熟的肉、鱼,既不利于卫生也不利于消化,又极易使人感染残存在畜禽动物和鱼虾体内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例如炭疽病、沙门氏菌病、绦虫病、旋毛虫病、肝吸虫病、肺吸虫病等,这些疾病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 死的甲鱼和鳝鱼不能吃 甲鱼、鳝鱼是高蛋白质的营养食品,在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含有大量“组氨酸”。
甲鱼、鳝鱼濒死阶段体内的组氨酸会不断崩解,如果加上细菌感染,崩解会更快。刚死时,不少组氨酸已转化为有毒的组氨,组氨达到一定的量,人吃了就会引起中毒。
长芽的和青皮的土豆(马铃薯)不能吃 土豆在春季和夏初常出现发芽或部分表皮发黑绿等现象,食后常发生中毒。发芽土豆中毒的潜伏期短的为30分钟,长的达3小时,临床表现首先出现消化道症状,咽喉部及口腔有烧灼感和痒感,上腹部有烧灼样疼痛,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偶有血便。
严重者出现昏迷、瞳孔散大、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不要食用栽土豆植株残留的原土豆块和薯体上赘生的仔薯;不要食用发芽的土豆和青皮土豆。
制作土豆菜肴时,应先削皮,并烧熟、煮透。家庭食用青皮土豆时,应至少削去0.2厘米厚度的皮肉,在烹调时不适宜爆炒和凉拌,应采用炖煮的烹调方法。
有煤烟味的鱼不要买 杭州菜市场上曾出现柴油鱼,柴油味怎么洗都洗不掉。经调查发现水中掺柴油不但能让鱼“鲜活乱蹦”,还能增加鱼的重量。
因为在水里放一点柴油,鱼就会感到空气稀薄、呼吸困难,就会拼命地游动,拼命地吞水。通常情况下,一条鱼“喝”进肚里的水能有二三两重,这已经成为不法商贩坑害消费者的惯用手段。
而柴油中含有致癌有机物质及污染性很强的多种重金属物质,有的对人体有极大危害,吃进少量就会出现呕吐症状,短期内难以恢复。 塑料膜是造成内分泌失调的凶手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有些塑料膜含有扰乱人体激素(荷尔蒙)分泌的物质,从而造成内分泌失调,导致妇女乳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男性精虫数减少,甚至精神疾病等多种疾病。
英国早在10年前就改用较安全的塑化剂来避免塑料膜的危害,美国已限制使用塑料膜包装食物。 在塑料保鲜膜还在广泛使用的情况下,消费者可采取以下自保之道:一回家就把肉、乳酪等食物从保鲜膜包装中取出,洗净表层或浅削去表层后放在其他“食品级塑料袋”或容器中;食物尽量采用有盖的瓷碗盘或不锈钢容器保存;在市场里买肉时,要求摊贩用纸或自备纸包;食物装在无盖陶瓷碗内如要覆盖塑料膜,不要放得太满,以免接触塑料膜;食物包装任何塑料膜时,不可使用微波炉烹调或在蒸笼、电饭锅中加热。
以上便是我们急需注意的食品安全问题,但是我们要注意的远远不止于此,在日常饮食中还有许多我们不曾注意的细节是错误的,我们要改正哪些错误的做法,才能给自己,给家人一顿健康美味的饭,才能给自己以及家人强健的身体。
3.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食品安全问题 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具有营养性、功能性、多样性等特点。
4.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法制不健全。
立法滞后、执法软弱、守法淡漠。 2、经济欠发达。
消费者处于温饱阶段,经营者的违法经营有生存空间。 3、信息很畅通。
媒体、网民的关注程度、传播能力超前。 4、手段显软弱。
无证驾驶拘留、醉酒驾驶判刑。但无照经营食品,只没收工具、违法所得,罚款若干;违法添加化学物质,仅追究行政责任,等等。
假如:无证照生产经营食品,拘留;违法添加化学物质,判刑;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业主,考试,有不良记录,不得再次申请;食品生产经营的技术人员、从业人员必须培训合格;举报违法经营行为,重奖。 若能如此,会好很多。
5.生活中有哪些食品安全问题
以下内容可以给你做为参考资料: 主持人说:各位网友、各位嘉宾下午好,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3.15,是消费者维护自己权益的节日,今天我们的访谈主题是保护自己不被药品和食品安全问题所困扰。
有网友说:“能够入口的都是要命的,一是食品,二是药品,病了不吃可能就要见‘阎王了’。”这话听起来很直白,但它反映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最直接的心声。
去年有劣质奶粉问题,毒粉丝问题,最近又是苏丹红的焦点话题,这些都跟食品安全相关。当然我们还遇到过保健品误导、抗菌药物滥用等药品安全问题。
为了帮助消费者正确的解决这些问题,达到安全健康的生活状况,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消费者消费者指导部的专家、食品安全的专家和药品评审专家跟网友交流一下怎么样保证自己的安全生活?首先请专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王功立说:网友好,我是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主任药师王功立。
何计国说:大家好,我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安全系主任教授何计国。 任静说:我是中消协消费指导部副主任任静。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高居消费问题榜首 主持人说:我们先请中消协指导部副主任,任静主任谈谈目前针对药品食品安全问题的投诉情况,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任静说:就投诉热点问题来看,药品安全问题是排在第三位,从中国消费者协会多次开展的安全调查,食品安全一直是高居榜首,现在食品相关的投诉率比较高。 主要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食品的质量问题,质量包括一些食品的污染导致食物中毒,还有食品中间搀假,还有食品的包装、标签、一些生产日期,比如在过期之前偷偷修改生产日期以次充好卖给消费者,还有一些经营场所环境比较恶劣,食品安全隐患也非常大,这是除了媒体经常见诸报端的像苏丹红1号,这些是消费者即使使用了以后也无法了解的,我上面提到的是最最危害消费者日常健康的。
保健品是不能治病的,不要盲信 主持人说:刚才任主任谈到了食品方面反应的热点问题,我们今天请到了研究药品多年的老专家王教授,药品也存在类似这样的问题,网友反应比较集中的就是保健品的误导问题,请王教授谈一下这方面。 王功立说:保健品方面,因为保健品它不属于药品,它不是药厂生产的,我们说现在药厂生产的药品都要通过GMP认证的,所以药品的质量是比较可靠的。
而保健品它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这是一方面,再一个保健品的宣传,厂家为了扩大它的市场,所以做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广告。 我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比如说口服液这个保健品,补血口服液它涉及的名称是乳酸亚铁口服液。
大家知道我们在全国电视台上都能看到一个画面,很多老太太在海边上玩儿,跳舞,有一个中年妇女说这个老年人身体怎么那么好啊?这些老太太回答:“我们因为吃了补血口服液,到海南岛玩儿了两个星期了身体都很好”。这是误导消费者大家买这个口服液来吃,补血口服液是乳酸亚铁,这种药品给哪些病人用呢?是给缺铁性贫血的人用的,不是缺铁性的病人不能吃,一般的老太太,像年纪大的妇女根本不缺铁的。
体内铁多了以后可以影响你的血压、血脂加重冠心病,更重要的就是年纪大的都有点老年痴呆了,有的是轻微的,如果按照广告宣传,你出去玩儿一次吃半个月的补血口服液,这样的话这些老太太回来老年痴呆的就变得更痴呆了,所以不能这样宣传。宣传不能夸大它的作用,要对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负责任。
主持人说:对于消费者来说怎么识别存在的一些潜在误区呢? 王功立说:对于消费者来说像吃保健品的时候一般的都是自我药疗,我觉得为了安全起见,你到药店买的时候应该咨询药师或者职业药师。他能指导你如何食用保健品。
所以我们第一要咨询,第二买了以后我们要看一看保健品它的生产日期,还有保质期。买回来以后保健品也有它的说明,你可以好好看看说明书,规范的说明书应该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它的作用,特别是保健品不能夸大它的治疗作用。
所以老百姓发现夸大宣传的,有些说保健品能治肿瘤等等这些都是不可信的。 比如最近说灵芝孢子能治肺癌、乳腺癌等等,这个是不可能的,所以这类属于扩大宣传,希望广大网友不要随便听信这些夸大的宣传。
特别是扩大到保健品,因为保健品只是保健不能治病的,凡是说能治疗某种疾病,能立竿见影见效的都是不可靠的。所以希望大家买一些信用比较好的,药效确实有保健作用的一些保健品,不要随便跟着广告宣传者去买,吃了以后不但起不了保健作用有可能还损害身体呢,比如刚才说的补血口服液,老年人吃了以后肯定对老年病是不利的。
主持人说:中消协也是做过有关保健品的一些调查,任主任请介绍一下? 任静说:好多消费者现在对于保健食品的功能已经是不再相信了。近期上海市消费者委员会开展一项调查表示,60%的消费者对于广告宣传的功能表示质疑,这些都来源于保健品广告行业的夸大宣传。
最近我们收集了商场、媒体上发布的广告说明以及宣传单一共是100多份,发现其中夸大宣传的占到70%多,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的只有26%。 这种状况容易使消费者完全的丧失了他对保健食品的客观认识,往往保健食品在广告宣传中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和诺文化网 » 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和解答(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